首页
基金会简介
基金会简介
章程
组织机构
历任领导及理事会合影
历史回顾
会徽含义
管理制度
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
公开募捐项目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机构动态
科普知识
政策解读
专题报道
党组织建设
信息公开
年度工作报告全文
审计报告
年度项目活动情况
关联方信息
捐赠方查询
公益慈善项目收入与支出
前五位工作人员报酬金额
个人汇款爱心捐款
领导简介
年度工作总结
首页
基金会简介
基金会简介
章程
组织机构
历任领导及理事会合影
历史回顾
会徽含义
管理制度
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
公开募捐项目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机构动态
科普知识
政策解读
专题报道
党组织建设
信息公开
年度工作报告全文
审计报告
年度项目活动情况
关联方信息
捐赠方查询
公益慈善项目收入与支出
前五位工作人员报酬金额
个人汇款爱心捐款
领导简介
年度工作总结
通知公告
机构动态
科普知识
政策解读
专题报道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构动态
中国医学基金会领导中秋节前看望老同志
中秋前夕,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长曲强、副主席王执礼看望慰问第八届副主席郭应禄,送上节日祝福及诚挚问候。曲强理事长还向郭应禄副主席介绍了基金会近年的工作情况及未来的工作规划,感谢他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基金会工作。郭应禄副主席对曲强理事长、王执礼副主席的关怀和祝福表示了感谢,勉励第八届领导班子要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带领下基金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卫生健康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长曲强、秘书长王倩、办公室主任闫承娅和副主任费小睻向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席陶斯亮、副主席殷子烈、王天佑、罗爱伦、游伟程等老同志,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感恩他们的无私奉献与鼎力支持,衷心祝愿老同志们中秋国庆双节快乐、健康长寿。
2024-09-19
详细
详细
2024中国医师节
祝愿所有医务工作者节日快乐
2024-08-19
详细
详细
共话炎症性肠病专病医联体建设新模式
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记者:刘欣茹中国医学基金会2024年度炎症性肠病专病医联体协作模式交流项目参会嘉宾合影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及区域均衡布局,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日,由中国医学基金会发起、强生公司支持的“2024年度炎症性肠病专病医联体协作模式交流项目”会议召开。150余名炎症性肠病(IBD)专病领域医生齐聚一堂,共话我国IBD诊疗领域发展新模式。携手并进,共绘IBD专病医联体高质量建设“同心圆”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来,我国IBD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医疗负担。作为一种复杂且多样化的疾病,IBD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构建以IBD专病医联体建设为核心的分级诊疗体系成为时代所需。 2021年4月,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指导下,IBD专病医联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在IBD专病诊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组长、中国IBD专病医联体理事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介绍,该医联体以“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协同”为合作基石,以“患者治疗需求”为导向,强调多学科联动,促进IBD专病学科快速发展。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诊疗体系,IBD专病医联体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即构建“省-市-县”三级协作体系,以省级牵头单位为核心,设立区域诊疗中心,并辐射至县域医共体;按照“一年试点、两年孵化、三年成型”的规划稳步推进,逐步实现IBD专病专治、早诊早治。在这一过程中,IBD专病医联体致力于形成“四个统一”,即统一跨专科协作流程、统一跨机构转诊标准、统一质量控制规范、统一数据监管体系,确保医联体内诊疗服务的同质化、高效化。此外,IBD专病医联体还建立了IBD诊疗质控评估中心(IB-DQCC),以诊疗规范化、服务同质化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 陈旻湖认为,IBD专病医联体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医疗服务,更推动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IBD医联体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前任组长、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钱家鸣教授表示,通过加强跨地域、跨机构的合作,IBD专病医联体能够有效提升IBD的诊疗效率与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筛诊治管”,得出IBD专病诊疗“更优解” “筛诊治管”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构建,是IBD专病医联体建设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在此次会议上,IBD专病医联体成员单位交出各自在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构建方面的“成绩单”。 东莞康华医院在推动IBD早期筛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慢性腹痛门诊及粪便钙卫蛋白(Fc)检测,东莞康华医院积极推动东莞地区IBD的早期筛查。在陈旻湖带领的广东省IBD专病医联体的支持下,东莞康华医院积极带动兄弟医院协同发展,成立了东莞市IBD医联体,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提高区域的IBD诊疗水平。同时,医联体内部还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转诊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尽早的识别和诊断,形成IBD早期筛查的“广东东莞模式”。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构建的“浙江宁波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医联体形成诊断闭环。该院以省级牵头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为核心,联合省内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形成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的医疗网络。通过这一网络,该院实现了从内镜取材到规范化病理报告书写,再到参照省级诊断标准,规范病理读片的全链条优化,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后续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享的“江苏盐城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IBD多学科诊疗协作体系。借助江苏省IBD专病医联体平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与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等省级头部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了消化内科、普外科、肛肠科、病理科、营养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紧密联动。从IBD门诊筛查到病理诊断,从肛周病变处理到围手术期管理,从生物制剂规范输注到疾病的长程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医联体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显著优势。通过省级转诊的“绿色通道”,盐城地区的IBD患者能够在“家门口”便捷地享受到省级专家提供的诊疗服务,疑难危重症患者也可以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 建立“全生命周期患者管理体系”是IBD管理“重庆模式”的基石。该体系以患者为中心,从预防、诊断、治疗到饮食、康复、心理,全方位、多角度关注IBD患者和照料者的健康需求。重庆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通过这一体系,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还促进了区域内IBD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重庆模式”的一大亮点在于“医患双向互动”和“患者帮助患者”。该院牵头成立重庆市首家IBD医护门诊,IBD患者可以享受到包括疾病认知、饮食指导、药物使用、心理评估及居家护理等多方面的支持。科室进一步拓展IBD患者关怀边界,通过建立门诊“患教小屋”、举办线上线下患教活动、建立合理的联系方式及在线沟通渠道,搭建起患者与医护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室通过成立志愿者团队、拍摄患教视频和开展同伴支持等举措,切实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砥砺前行,探寻IBD专病医联体建设最大“公约数”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国考”指标指引下,通过创新模式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患双赢,成为与会者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IBD诊疗领域多种生物制剂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创新药品的可及性大幅提高,患者的经济负担显著降低。但由于IBD患者需要接受终身系统性的随访和疾病管理,不同医保形态及治疗场景的差异会对IBD患者的治疗结局产生不同影响。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IBD诊疗中心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积极探索IBD治疗药物的医保形态对患者的影响。该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发起了“医保改革对中国克罗恩病患者医疗资源利用和持续性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治疗方案下,杭州市医保组患者(门诊、住院医保政策基本一致)的停药风险、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外市医保患者,IBD治疗场景的差异(门诊或者住院)对克罗恩病相关治疗总成本的降低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良好的医保政策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现实中的案例是,随着IBD患者数量的激增,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逐渐感受到了“国考”指标带来的压力,药占比高、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大、病例组合指数(CMI)偏低等问题接踵而至。面对压力,医院主动出击,通过医联体合作及资源再分配寻找突破口。医院首先在医联体内部进行了重新分工,并通过在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输注中心来缓解床位紧张等问题,形成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揭阳浩泽医院合作的“汕大医联体模式”。数据显示,“汕大模式”成效显著,自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医院下转患者次数显著增加,CMI值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药占比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有所下降,为科室重点发展IBD亚专科解决了“后顾之忧”。 提升IBD患者疾病诊疗的依从性至关重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曹倩教授表示,IBD诊疗过程较长,患者在疾病活动期接受住院治疗,在缓解期接受门诊随访治疗是适宜的诊疗模式。目前,尽管国家医保目录不断纳入更多创新药品,但针对IBD等慢性病的门诊特殊病种覆盖范围仍有限。许多地区尚未将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门诊治疗报销比例和额度往往低于住院治疗,导致患者门诊治疗的经济负担较重,不利于鼓励患者选择门诊随访治疗。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升级和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门诊随访治疗将逐渐成为IBD等慢性病治疗的主流模式,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门诊特殊病种与住院共享报销额度的模式,进一步提升IBD患者疾病诊疗的依从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IBD专病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不仅是对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一次有益探索,更是对患者生命质量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陈旻湖表示,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一个更加高效、公平、可持续的IBD诊疗体系将逐步形成,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2024-08-01
详细
详细
中国医学基金会2024年秘书处中期总结会
7月5日,中国医学基金会秘书处召开2024年中期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部署会。各部门汇报年度中期工作,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果,并提出下半年工作计划。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详细梳理了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讨论下一步发展规划。 王倩秘书长听取了秘书处工作汇报,肯定了上半年工作成绩,表示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努力克服医疗行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与问题,群策群力解决困难。同时勉励工作人员加强业务钻研,注重实干,不断提升本领,创造更优业绩。 王倩秘书长强调要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并对下半年工作重点进行部署。一是更新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政策法规有关要求,新增相关制度,保障基金会合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二是加强基金会网站的宣传力度,突出爱心捐赠、知识科普等栏目,拓宽线上募捐渠道;三是深化打造公开募捐品牌项目,加大基金会的行业影响力;四是严肃工作纪律,工作人员主动参与,积极作为;五是打造学习型团队,参加专业机构、慈善联合会培训课程,内部互相学习好经验、好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王倩秘书长指出,要严格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发挥稳健合规运营优势,勇于开拓新业务,为基金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工作新篇章。
2024-07-12
详细
详细
讣 告
2024年5月2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医学基金会原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医学基金会第八届副主席华俊东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24-05-22
详细
详细
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2024-04-30
详细
详细
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中国医学基金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纪实
携手并进,共创未来中国医学基金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纪实 2024年3月17日,中国医学基金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京召开,现场气氛热烈。此次会议出席理事人数符合章程规定,监事对会议全程进行监督。 这次会议的主题:携手并进 共创未来 曲强理事长首先发表致辞,曲理指出2023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民政部的指导下,理事会的大力支持下,基金会全体人员团结一致,夯实基础,完善监事会职能和内部管理要求,顺利取得3A等级证书,不断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开展了公开募捐公益项目,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 会议听取了王倩秘书长关于2023年工作及2024年重点工作的汇报,并对秘书处工作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增制度及公益项目评审流程、工作规范等重要议程。 会议还邀请了三位公益捐赠发起单位代表进行项目宣讲,理事们及相关医学专家对此进行充分讨论,互动对话,为未来打造基金会公益品牌项目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会上,各位理事、监事围绕2024年工作计划进行了具体和有建设性意见的发言,大家各抒己见,为基金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理事们提出基金会要继续保持初心,合法合规开展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 在新的一年里,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医学基金会全体同仁将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为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贡献力量。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2024-03-21
详细
详细
中国医学基金会2024年新年致辞
值此新年之际,中国医学基金会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医学基金会全体同仁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衷心感谢每一位为中国医学基金会付出辛勤努力的人士,你们的奉献使我们能够持续推动医疗公益事业的发展。
2024-01-01
详细
详细
<
1
2
3
4
5
6
7
8
9
10
>
加载更多
我要
捐款